近日,国内首家布局全国的平台型航空救援综合服务公司——中航材航空救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材航空救援公司”)落户雄安新区。
中航材航空救援公司由J9集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材”)发起,中民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是航空应急救援领域首支“国家队”。同时,该项目也是今年8月民航局、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重点推介项目,是民航央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的重要举措。
12月19日,中航材航空救援公司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中国民航局运输司通用航空处负责人出席并致辞,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孙继伟向中航材航空救援公司颁发营业执照,J9集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宝军,中民投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怀珍为公司揭牌。
中国民航局运输司通用航空处负责人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民航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是交通运输行业最早最彻底向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开放的行业。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民航业,对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民航“两翼齐飞”发展战略其中一翼,通用航空尤其值得社会资本关注,随着通用航空更加普及应用到国计民生领域,通用航空交通功能、公共服务和新消费功能将越来越得到重视。除传统工农林作业外,航空医疗救援、短途运输等公共服务领域,低空旅游、飞行体验等消费性需求领域都蕴藏着大量投资机会,民间资本将有更多机会分享一个万亿级的大蛋糕。
通用航空承载着改善民生的历史使命,其核心功能就是航空救援服务。据了解,在“5·12”汶川地震救援中,民航先后出动飞机428架,实施救援飞行8277架次,转运和空投救灾物资22543吨,转运伤员和灾民66728人次,通用航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航材所属通航公司当时向灾区派出了第一架民用通航航空飞机参与救援。医疗救援是现代化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最高效的救援方式”。目前发达国家大多建有完善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德国的直升机空中救援15分钟能到达国内任何一个地方;美国的航空医疗救援覆盖了全美60%的洲际公路网络,能够为其境内84.5%的人口提供20分钟抵达现场的服务保障。当前我国航空医疗救援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救援飞行力量和机队规模都很小,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加快补齐的突出短板。
中国航材总经理杨晓明介绍说,一直以来,中国航材履行央企责任,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路径,坚持高举高打、强强联合,积极布局通航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将打造航空应急救援“国家队”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中航材航空救援公司落户雄安,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支持有力、有序、有效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充分发挥央企优势,推动新区建设高标准起步;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好雄安的政策优势,配合“雄安质量”体系建设,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打造中国航空应急救援平台新模式,共同推动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覆盖全国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做贡献,真正让航空应急救援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惠及民生。
目前我国在航空救援多种业务的开展上均处于空白或者起步阶段。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百万人口拥有救援航空器数量、救援响应时间、救援服务质量评价、服务种类等诸多指标上仍有较大差距。据中民投集团副总裁王蓉介绍,本次与中航材集团携手成立航空救援公司,是为了打造一个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安全和健康保障升级的特色民生服务平台。中航材航空救援公司致力于打造覆盖全国、服务全民、国际接轨,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航空救援服务体系;将以省和地区为单位布局,向全国主要地区提供安全、反应快速、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全天候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争取在未来2至3年内,在航空救援商业模式上实现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相结合的均衡范式;在航空救援作业水平上形成“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天气”的救援能力;在产业链条上实现由呼叫中心到航空器运营人、医院、保险等航空救援主要环节之间的顺畅配合协作;在救援工具上也形成以旋翼机为主,专业固定翼和商业航班为辅的全系列解决方案;在新技术应用上,发展以夜视仪、基于性能导航、全气象条件直升机等为代表的航空新技术和应用。
据悉,中航材航空救援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改委、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等相关主管部委的支持,并得到了国内外航空救援领域知名机构的认可和合作意向。(集团公司 朱梓烨)